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文旅深度融合的部署要求,系統推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通過創新表達形式和展示手段,成功將文化推出去、把流量引進來,積極打造縣域旅游新坐標,走出了一條具有滕州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我市堅持“系統性規劃保護、挖掘闡釋、活化利用”的工作方針,全面加強對全市文物資源的統籌規劃,創新激活全市689處文保單位、7.8萬件(套)館藏文物、226項非遺項目、2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時代價值,先后完成薛國故城、滕國故城、北辛遺址、前掌大遺址、崗上遺址、黃安遺址等重要遺址的保護規劃編制與實施工作。建成魯中南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中心,為進一步開展區域考古研究和文物修繕提供了堅實平臺。重點推進“千年故城、薛國遺址”系列項目,通過建設遺址公園、數字化展示廳、沉浸式體驗區等方式,將考古成果轉化為可感、可知、可游的文旅場景,極大增強了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考古遺址正成為吸引游客的“新流量密碼”。
我市以全域旅游理念為引領,以更強行動自覺以旅彰文,打破傳統點狀開發模式,集成式推動文化景點串珠成鏈、聯動發展。近年來,投資20億元整合“一塔六館”文旅資源,持續推進墨子科技文化城建設,將其打造為集文化展示、科技體驗、旅游休閑于一體的城市文化會客廳。2024年,該景區成功晉升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年度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356%。建成“一塔六館”全國最大縣級博物館群,其中滕州博物館、漢畫像石館先后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滕州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座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縣級市,顯著提升了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品牌影響力。
我市緊緊圍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實施傳統文化基因解碼利用工程,深入挖掘墨子科技創新思想和魯班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深刻賦能文化品牌建設,先后舉辦14屆墨子魯班國際學術研討會、9屆墨子文化節、6屆魯班文化節,吸引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有效擴大了滕州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持續為滕州文旅引流開源。同時,策劃推出中華善城“七個一工程”,以善文化浸潤人心、引領風尚、倡樹新風?!棒敯噫i”作為國禮亮相聯合國,引發廣泛關注;大型人文紀錄片《墨子》已完成拍攝,即將公映;柳琴戲情景劇《文公問政》獲央視《朝聞天下》欄目點贊;《工匠魯班》《班墨傳奇》等文藝作品也在海內外產生熱烈反響,持續提升了滕州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深化文旅融合,優化產品供給,提升服務品質,進一步推動文化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努力將滕州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縣域旅游目的地和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示范區,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注入強勁文化動力。
(朱婷婷?孫藝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