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境內擁有中小河流56條,大運河(南四湖)滕州段涉及濱湖、級索、西崗3個鎮21個村,岸線全長55千米,湖域面積60平方千米。近年來,我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保障南四湖流域水質安全為核心,深入開展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系統治理、精準管控,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生態環境。
我市成立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小組,建立健全由872名河長、114名湖長組成的市、鎮、村三級河湖長組織體系,特別是在南四湖滕州段設立各級湖長26名,推動各級河湖長守河有責、擔責、盡責。堅持“控、提、治”結合,精準聚焦、系統施策,全力提升河湖治理綜合效能。實施硫酸鹽、全鹽量、氟化物專項治理,蔣莊、田陳、濱湖3家煤礦投資1.1億元建設高鹽廢水處理設施,兗礦魯化、聯泓化學投資3000余萬元建設氟化物治理設施,全市重點排放企業均實現達標排放。
在城區,我市完成雨污合流管網改造66.84千米,建成運行第四污水處理廠,城區4個污水處理廠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達到每天28萬噸,同時在完成第一污水處理廠與第二污水處理廠、第一污水處理廠與第三污水處理廠、第二污水處理廠與第四污水處理廠互聯互通的基礎上,今年初完成第一污水處理廠與第四污水處理廠互聯互通。在農村,我市完成115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區域集中處理中心兩處,年處理能力達到3.5萬余噸,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在河湖綜合施治上,我市先后實施北沙河上游和郭河中游、上游段治理,累計完成26.3千米河道綜合治理。特別是完成十字河(新薛河)18.8千米河道治理,極大改善了沿河區域水生態環境。同時,堅持把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先后整治采煤沉陷地8.55萬畝,生態修復破損山體32處,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16個,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良性互動。
我市堅持“查、管、考”結合,從嚴從實、常態長效,全力筑牢河湖防護安全屏障。堅持河湖巡查日報告、周調度、月通報、年考核,針對南四湖區域“四亂”問題,依法拆除各類違建房6.2萬平方米、養殖棚270處。依托智慧環保指揮中心,進行“全天候”線上監管。在重要河流斷面沿線、化工園區等處,建立智能化水質監測實驗室,對河流沿線污染源和企業排污口實施24小時智能采樣、監測、監控,發現問題,溯源處理。將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部門鎮街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持續強化督導檢查,通過警示約談、通報批評等方式“硬碰硬”問責,通過評選“優秀河湖長”“先進個人”等方式“實打實”獎勵,營造共治共享氛圍,努力打造“水美中國”滕州樣板。
(劉林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