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沙河鎮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在深入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深耕本土非遺文化沃土,以“政策護航+產業賦能+文化浸潤”的三維發力模式,推動營商環境優化與非遺傳承保護同頻共振、互促共贏,為鎮域發展注入雙重動能。

政策護航,筑牢發展根基。在政策供給層面,南沙河鎮將非遺產業發展納入營商環境優化的重點支持范疇,構建起“精準滴灌”的政策服務體系。針對巧林積木、新國紅木等棗莊市級非遺工坊,以及上徐粉條、大唐漢服等新增的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鎮政府依托“企業管家”制度,為非遺企業和傳承人量身定制服務方案,解決生產場地、人才招聘、市場拓展等實際難題。非遺傳承人郝立巖受邀參加山西文化產業博覽會期間,鎮文旅部門全程協助對接資源、籌備展示內容,助力本土非遺走出棗莊、亮相省外舞臺,以政策紅利為非遺產業發展筑牢根基。

產業賦能,激發融合活力。產業融合方面,南沙河鎮深度踐行“農是根、文是魂、旅是花、富是果”的發展理念,將非遺元素融入營商環境的場景營造與產業升級中。借助“活力漷河”銜接推進區的建設契機,規劃打造非遺研學體驗基地,整合辛章草編、劉氏木雕、北古石貓頭鞋等非遺資源,開發沉浸式鑒賞、手工制作體驗等特色項目,吸引文旅企業入駐投資,形成“非遺+文旅”的融合發展業態。同時,鼓勵本地企業與非遺工坊開展合作,推動非遺技藝與現代產品設計、品牌營銷相結合,支持大唐漢服與電商企業聯動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助力上徐粉條通過標準化生產提升附加值,讓非遺產業成為優化營商環境、激活鎮域經濟的新增長點。

文化浸潤,傳遞民生溫度。文化傳播與民生賦能的雙向發力,更讓二者的融合煥發民生溫度。南沙河鎮將非遺文化宣傳納入“城南新聲”宣講品牌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進”活動中,穿插非遺技藝展示、非遺故事宣講等內容,讓黨的創新理論與本土文化瑰寶一同走進群眾生活。同時,將非遺體驗融入送電影下鄉、一村一場戲等公益性文化活動,在各村趣味運動會中設置非遺手工競技環節,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獲得感與幸福感,也為非遺傳承培育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這種“文化惠民+產業興鎮”的發展路徑,不僅讓營商環境的優化更具文化底蘊,更讓非遺傳承在服務民生、凝聚人心的過程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下一步,南沙河鎮將繼續深化營商環境與非遺傳承保護的融合發展,持續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挖掘更多本土非遺資源,推動非遺產業與現代農業、休閑旅游、數字經濟等領域深度融合,以非遺之韻扮靚營商環境,以營商之力滋養非遺傳承,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書寫兼具經濟活力與文化魅力的鎮域發展新篇章。

您的位置:
